Board logo

标题: 摩托罗拉发布3款触屏新机 最贵2500元[12P] [打印本页]

作者: 过来瞧瞧    时间: 2010-7-25 22:12     标题: 摩托罗拉发布3款触屏新机 最贵2500元[12P]

【产品名称】Quench MB501、Quench XT3以及EX300
【产品信息】
 除了重点打造以Milestone为首的Droid高端系列外,摩托罗拉还接连推出了数款中端产品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,其中继上半年先后发布后空翻ME600、ME501、ME511等机型之后,7月22日又针对台湾市场发布了Quench MB501、Quench XT3以及EX300三款定位中端的触控新机,接下来就让我们借助真机照片进行一一介绍。


图为摩托罗拉在台湾发布的三款新机


  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摩托罗拉Quench MB501


图为摩托罗拉MB501


  摩托罗拉MB501和MWC2010年大会上发布的ME501基本可以视为同一款手机,除了型号上的差别外,MB501随机附赠的两款手机外壳也与大陆版不同,分别由台湾两位漫画家特别设计而成,卡通搞怪的风格样式很容易吸引用户的眼球。不过摩托罗拉MB501似乎只提供了黑色版本一款(行货ME501有红色滴)。


图为摩托罗拉MB501配送的两款外壳


  作为一款定位年轻用户的时尚型Android手机,摩托罗拉MB501采用了超薄直板设计(12.4mm),3.1寸HVGA分辨率屏幕相比Milestone、Droid X等高端机还有不小的差距,但却提供了支持多点触控操作,对于一款中端机来说尤为难得。该机在屏幕下方还设置了一块触摸板,提升了用户在浏览网页等方面的触控体验。


图为摩托罗拉MB501


  至于其它方面,摩托罗拉MB501还内置了500万像素自动对焦摄像头,搭载早期的Android 1.5系统平台,并在内置528MHz处理器的同时拥有512MB ROM和256MB RAM。当然,该机也融入了自家主推的MOTOBLUR平台,结合当前主流的SNS社交网络应用为用户及时推送和显示好友的最新动态。
  据悉,摩托罗拉MB501将于今年8月份登陆台湾,预计零售价11890元新台币,折合人民币2511元左右。
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摩托罗拉Quench XT3


图为摩托罗拉Quench XT3


  摩托罗拉Quench XT3是一款不折不扣的Android新机,只是其大陆行货版XT502已经有过曝光,因此熟悉摩托罗拉产品线的网友并不会感到陌生。该机同样采用了超薄机身设计(12.6mm),但外形风格有别于我们熟悉的摩托罗拉手机,原因在于该机是一款由其它手机厂商代工的产品。


图为摩托罗拉Quench XT3


  既然并非出自摩托罗拉之手,Quench XT3在设计上也有着不同以往的风格样式,比如屏幕下方的导航键改为轨迹球设计,用户界面不同于行货版等。值得注意的是,该机内置的摄像头规格为300万像素,而行货XT502采用的是500万像素摄像头设计,不知道摩托罗拉为何会在这方面进行差异化定制。


图为摩托罗拉Quench XT3


  其它方面,摩托罗拉Quench XT3还装配了3.2英寸HVGA分辨率电容屏,并支持多点触控操作。此外,该机只搭载了Android 1.6系统平台,但行货版XT502却已经升至Android 2.1。与MB501相比,Quench XT3也没有提供对MOTOBLUR平台的支持,整体定位也要略低一些。据悉,摩托罗拉Quench XT3同样计划将于今年8月份上市,建议零售价为10890元新台币,折合人民币2305元左右。


图为摩托罗拉Quench XT3


摩托罗拉EX300


  在本次发布会亮相的三款机型中,摩托罗拉EX300是唯一一款此前从未曝光的产品,作为与MB501和XT3最大的不同,该机所搭载的操作系统并非Android平台,而是一款简单的非智能手机。


图为摩托罗拉EX300


  由于定位所限,该机在配置上也表现的中规中矩,比如装配有2.8英寸QVGA分辨率电阻式触摸屏,内置300万像素摄像头和VGA视频通话镜头,但不支持自动对焦功能。据悉,摩托罗拉EX300将于7月底率先发售,其零售价格仅为6680元新台币,约合人民币1400元左右。


图为摩托罗拉EX300



图为摩托罗拉EX300



图为摩托罗拉EX300


【个人评价】摩托罗拉手机现在行情不很好,所以发布触摸新机,以抢占市场份额。从这点来说,还是颇具眼光


作者: xie5702    时间: 2010-7-26 05:36

摩托罗拉的机器跳水太快了,而且感觉已经日薄西山了,不适应需要了
作者: wariii    时间: 2010-7-26 12:03

mb501的行货版me501在国内已经上市很久了。可惜系统还是1.5的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升级到2.1.
作者: suhao26    时间: 2010-7-26 14:09

MTr设计理念过于老化,而且并无特色,外观呆板,这是MT走下坡路的主要原因
作者: lzc_fox    时间: 2010-7-26 14:15

哎,早以前摩托的掌中宝受万人追捧,就因为那苗条的身材。
现如今,苗条的手机拿出来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
而且摩托也没什么创意了,都跟苹果机看齐,外形看过去都差不多
没落啦,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回到砖头一样大哥大的时代
我估摸着,搞一个触摸屏的大哥大应该是很拉风的
个头大,可以装的东西也多,可以一个打电话的屏幕,再另外
做一个专门视频的屏幕。
以上创意为本人所有,若有人使用以上创意需向本人缴纳创意专利转让费,特此声明!
作者: gaga8888    时间: 2010-7-26 19:57

现在摩托罗拉的手机,毫无新意,市场占有率也大大下降,很多水货手机零售商,直接在网站上说,摩托的手机返修率高,不进货,真是无语。
作者: allen913    时间: 2010-7-26 20:34

moto的年代已经过去了。买它还不如买多普达。
作者: nielppp    时间: 2010-7-28 07:45

低端触屏机性价比不够高,用起来不够同档位的键盘机器舒服。
作者: zq414207    时间: 2010-7-29 12:54

这几款摩托的机型还是很新颖的嘛。不过他的智能系统真的无法言语。还得要自己破解了才能智能。软件又少的可怜。
作者: simuguquan    时间: 2010-7-29 13:23

摩托的手机已经不行了,在国内只能算二线品牌了,而且价格方面还贼贵。
作者: carterhuangkd    时间: 2010-7-29 13:36

这几款摩托罗拉的外观设计好一般啊,智能系统也太落后了,这样的价格有点贵了,看来买的人不会很多
作者: wygdfl    时间: 2010-7-29 13:43

摩托罗拉手机的质量应该还是说的过去 就看个人喜欢了  这几款不错
作者: lu521721    时间: 2010-7-29 14:25

感觉摩托罗拉的外形不好看,现在也不怎么行了,不太喜欢
作者: maybe123    时间: 2010-7-30 13:25

个人觉得都不如里程碑帅啊,这三款看着太圆了,不够硬朗
作者: sunwei172    时间: 2010-7-30 15:10

现在还停留在Android 1.5的阶段咯?别人早就用2.1的系统了
作者: li866851    时间: 2010-7-30 17:53

最早用的手机就是MOTO的E680,不过感觉现在moto的手机越做越不行了。周围的人也很少有用moto的新机子的啦。现在的手机做个各个都像豆沙包一样。期待着moto能有一些创新。
作者: mcs8163    时间: 2010-7-30 18:32

moto越做越“高端”了
一个简单的全触屏非智能机能开到1400块,真想得出来
作者: landyzhy    时间: 2010-7-31 13:11

摩托再好,也要用骡子拉,算了吧,快倒闭了
作者: mananan19816290    时间: 2010-7-31 16:03

没有什么特色,已经是古董了,摩托罗拉再没创意了么?
作者: 安心意难忘    时间: 2010-7-31 18:01

貌似现在摩托罗拉手机没有多少人使用了,还是喜欢使用诺基亚。
作者: huainianyh    时间: 2010-8-2 13:08

这3款都不咋好看啊,moto的观念有些老了。
记得以前很喜欢moto的电话。e2是最喜欢的,可玩性很高。自己刷机,做刷机包。
几乎陪伴了我大学2年的时间。只是后来就再也没有那样的乐趣了。
以前E2区的老人走的走,放弃的放弃。
其实,也是代表moto有些落寞了。
个人觉得,当时他放弃linux就没什么竞争力可言了
现在这两年,更证明了当初的错误
发发牢骚
作者: oyangdabizi009    时间: 2010-8-2 18:49

个人觉得第一款还可以要是非要摩托的话就第一个吧




欢迎光临 SiS001! Board - [第一会所 关闭注册] (http://154.84.6.18/bbs/) Powered by Discuz! 7.2